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--->品牌营销栏目--->市场纵横-->详细内容
中国广告业:世界群众大食堂(6)
作者:佚名 日期:2002-7-31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-
奥美:所有失败都正常
[记者]姜梅 杨惠萍
奥美来中国大陆之初,不少国内知名企业慕名而至,希望通过奥美创造营销奇迹,可是最后许多合作都无疾而终。在奥美服务过的本土企业中,也少有成功的典范。
在上个世纪末,奥美开始改弦易辙,响亮地喊出“360度品牌管家”的口号,将整合营销传播作为公司品牌管理的核心,并改名为“奥美整合营销集团”,构建从广告、公关、营销一直到媒介购买的产业链。
奥美大中华区董事长宋秩铭先生解释说:“这种整合营销传播模式,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种配套的一站式服务,客户无须与多家公司接洽,便可完成整个广告计划,减少因为沟通问题引起的错误,也能贯彻整个广告计划风格。”宋秩铭曾经表达过一种愿望:目前奥美在中国发展已经步入中期,未来二三年对奥美很关键。在业务上,希望与每个产业的前三名合作。
宋秩铭很清楚,能够证明奥美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的,关键还是本土客户在整个业务中所占的比例,目前这一比例不到40%。
但实际上,目前奥美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以短期居多,客户流失率很高,失败的案例也很多。倪润峰重新执掌长虹之后,就中止了与奥美的合作。不过,最为惨痛经历恐怕还是重庆奥妮皂角的失败。1998年,奥美接手重庆奥妮皂角广告业务,奥妮前后各类投入达到8000万元人民币,而当年的营收却只有区区1亿多。而1997年,奥妮的“百年润发”洗发水,年销售收入达到8亿元,市场占有率12.5%,仅次于宝洁。更令人不敢置信的是,从1998年开始,奥妮的销售收入逐年回落,市场占有率一直跌至不足4%。
对于奥妮的失败,宋秩铭认为,从根本上说,厂商的不同策略决定,最终决定了广告的有效性;另外,广告只是品牌成功的因素之一。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奥美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:首先,在客户没有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经费保障的前提下,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化过程去检视策略;其次,没有深入了解企业内部状况和市场环境,不能控制决定行销成败的很多因素。
时任公司总经理的黄家齐直言不讳地评价,“我承认奥美很厉害,不过它不熟悉国内企业,就我自己观察,它同国内企业合作成功的案例,几乎没有。”
奥美全球总裁夏兰泽(ShellyLazarus)也曾坦言:“最困难的是,真正了解本土公司的需要,并和他们一起把这种需求清晰地表达出来。”
宋秩铭说,从目前来看,国内10个最大的广告业主都是本土企业,但是他们预算分布的模式,对奥美的整合营销业务拓展是不利的。他做了一个比较:国外客户的广告费用一般会这样规划:5%用于调研,10%用于拍片,15%给创意公司,其余70%用于媒体投放,但国内客户更愿意拿出95%投放媒体,最后能够到奥美手里的寥寥无几。
接受“360度品牌管家”,需要企业更大的投资。所以,在奥美给出建议后,企业再去找价钱便宜的咨询公司去实施,奥美协助监督咨询工作。
从一个广告公司转型到整体行销传播公司,奥美并没有因为增加经营范围而增加人员,而是采取直接培训的方式。宋秩铭说:“目前最大的难题就是员工成长的速度,这会影响和客户的沟通以及对企业更深入的了解。”
另类特权:宠儿还是苦儿
未来广告是央视的宠儿;它凭借相对垄断的频道资源获得快速发展;但一直苦于得不到同行的认同;未来广告迫切需要一些行动来证明自己,但是却不敢轻易迈出第一步;未来究竟是宠儿还是苦孩子
[记者]杨慧萍
在广告界流传着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,国内一家广告公司欲买下“2002年第17届世界杯”的独家转播权,准备出资1亿。据说广告预算将带来颇丰利润。但这一市场化的创举,被中央电视台的垄断特权击得粉碎,国家大台的一份报告加上千万资金便稳获转播权。赛事的主要转播频道——体育频道的广告独家代理商未来广告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,轻取转播权给广告代理商创造的滚滚财源,着实让人眼红。
未来广告公司是中央电视台的全资子公司。未来也承认,如果没有一个垄断的环境,没有指定的授权,公司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。其2001年的营业收入是9.08亿,自1992公司创立开始,未来就营销中央电视台授权的多个频道和时段。在1999年即进入国内广告企业年营业额的前十强,本土公司的前三名。
未来在同行眼里是宠儿,但甘苦自知,背靠央视这棵大树好乘凉,但大树要倒先砸死的是他。在中国广告界,未来不是主流而是异类,他连蜕变的可能性都很少。未来很苦恼。
好大一棵树
未来广告的起势缘于“东方时空”的开播,当时中央电视台欲在“东方时空”这一新栏目创建一种新体制,故提出“三不”原则:不要黄金时段;不要台里大规模投资;不要挖其他栏目的业务骨干。所以“东方时空”的播出时间定在早晨,人员采取社会招聘,而广告则由新创立的未来广告来独家代理。也许是新体制的威力,“东方时空”栏目很快声名鹊起,未来也迅速突破亿元营业额大关。
此后5年间,未来广告没有增加任何频道和栏目资源,靠人吃饭也受制于人。在这期间,央视这个国家大台突然遭遇大环境的陡变。自1997年起,各省市电视台陆续上星,卫星电视频道一下子增加到了40个,电视媒介由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,央视的观众和广告分流。为了寻求经营模式创新,央视开始寻找专业的节目和频道的代理商,来帮助销售时段和频道广告,将频道或者栏目资源集中承包给代理商,再由代理商集中推广到客户、广告公司。
一身“坐商”习气的央视广告系统一下变成“频道推广者”,无异于脱胎换骨。正因如此,央视试图通过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合资公司来完成体制转型。1997年,央视将体育频道的广告独家代理权授予一家合资的媒介购买公司,承包额是1亿元。但合同期结束,对方宣称亏本,交不起余款。
为了掌控风险,央视又启用自己的亲儿子,将亏损的体育频道广告代理权承包给了国际电视总公司的广告部,再由广告部转给未来广告。此后,未来广告又分别拿到了电视剧频道、“今日说法”、“商界之家”和“未来之路”的广告独家代理权。未来广告的营业额,每年都在以将近2个亿的速度递增,从1997年的1.63亿一直到2000年的6.64亿。
优劣任评说
未来广告认为,如此增长的重要因素是自己的努力。如接手体育频道当年,广告营收从400万增加到了1亿;电视剧频道也增长了1000%。
但北京诸多同业公司却不认同,他们认为那是央视原先未开发的频道资源,得到松绑之后释放出的能量所致。如果授权给他们,广告营收只会比未来广告多。北京一家广告公司透露,1998年,央视意欲集中推广电视剧频道,消息一经传出,各地广告公司闻风而动,几家业内比较知名的公司还结成联盟,要求全权代理,但是最后中央电视台以远低于他们的报价给了未来。
这件事业界颇多怨言,并认为未来能够发展,根本原因是以最低成本拿到垄断性媒体的垄断资源,他们推算,央视占全国电视广告量的1/3,未来广告又占央视1/5的频道资源,未来广告的营业额应该占全国电视广告的6.7%,但实际上却不到4%(据2000年统计数据,全国电视广告为169亿元人民币)。
未来并不否认依仗央视的资源。但他们也反问,同样的频道,央视曾经放手让其他公司去做,但是没做成,最后未来做成了。而且,2001年,未来在没有增加任何频道和栏目资源的前提下,营业收入比2000年的6.64亿整整增加了2.44亿元,假设频道广告资源自身累积达到的营业额是1.44亿元,那另外的1亿就是未来带来的增加值。
北京广播学院黄升民教授认为:未来可取之处是,他们推出了一种包装、营销电视节目的概念,引进专业的操作系统,设立数据库,与广告公司缔结长远的合作关系,设计出综合不同时段的“套餐”,把许多不为人看好的节目和频道销售出去,并带来高额利润。
未来还开始尝试频道策划,主动寻求商业机会。虽然“世界杯”赛事不需要去做太多的推广和策划工作,但把“欧洲杯”推广给观众,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。此外,未来也引入了量化概念,对不同时段、频道、节目的收视率、观众群体、广告效果等,积累大量详细的数据,以此保证资源运用的有效性。同时,公司的激励机制,基本上能够接近国内的4A合资公司。
未来谁主宰
未来很清楚,从长远发展来看,它们自身资源缺乏,内在动力不足。在公司成立之初,未来做过咨询、综合代理、媒介购买,最后发现自己的优势还是在频道推广。经营综合广告业务付出多,利润极低;做媒介购买,未来也不具备大资金,企业客户资源也不足。
对于未来广告而言,最大的威胁来自于中国的传媒业是否会重新洗牌?只要央视传媒老大的地位不发生变化,未来能很好地生存。但从企业经营来讲,未来100%地依赖于中央电视台,缺乏自身的核心资源,一旦传媒格局变动,未来前途未卜。
作为中央电视台的子公司,未来并没有得到制定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授权。从目前来看,未来可能走的路有两条:向上延伸,拿到央视更多的频道和节目资源,但是未来已经占到央视20%的频道资源,为了避免独家垄断的嫌疑,央视不可能再给予未来更多的资源;向下延伸,开拓更多地方电视台的频道和节目资源,逐步培养自身的资源。后一条路是未来向业界证明自身能力的举措。但是,没有中央电视台的点头,未来管理层不敢冒这个风险。[完](《竞争力》)